衡水日报晨刊:“千日回眸”十三中系列报道之四
世界上任何一项奇迹都是靠人创造的,人的发展是硬道理。营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优良环境,既是十三中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和实现广大教师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
——摘自《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05-2008年三年发展规划》
2004年7月,十三中学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的撑杆跳,最大的挑战来自教师队伍。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学校。“大风起兮云飞 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西楚霸王的感慨正是十三中学领导者们求贤若渴的真实写照。在充分挖掘原有师资资源的基础上,他们以开放的眼光和广阔胸怀,不拘一 格,广开才路,招贤纳士。2005-2007年,十三中选拔补充新教师39名,其中既有优秀的应届本科大学毕业生,也有来自市内外高中学校具有丰富实践经 验和突出业绩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的还是重点高中的顶梁柱。同时,根据量化考核结果,解聘业绩平庸的教师31名,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迅速优化。在吐 故纳新的过程中,他们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独特的评价模式,即所有进入十三中的教师,都必须通过评委小组和学生的双重评价,学生作首席裁判,自主打出 A(满意)或B(不满意),当场公布结果,把对应聘者的取舍由领导说了算变为学生说了算。学校领导称之为变“相马”为“赛马”,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选 人、用人上的科学和公正。“唯才是举”和“教而优则用”是十三中学全新开放的人才观念,既高度重视教师学历、职称层次的提升,又不唯学历、唯资历、唯身 份,勇于突破常规。英语老师王丽爽起始学历不高,但潜质好,进取心强,学校录用她作了一名聘任制教师。如今,她进修完成了大学课程,教育教学成绩在同头教 师中独占鳌头,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姐姐老师”。她说:“学校给了我们机会和舞台,我与十三中学一起成长。”
选才还要育才。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往往陷入“重使用、轻培养”的误区,对教师成长和学校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十三中学领导班子清醒认识到教师成长 与学校发展两者之间共存共荣的良性互动关系,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一项首要的战略任务认真规划和落实。2005年8月,学校正式启动了“我与十三中一 起成长”校本培训工程,并且把它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号工程”和“特色工程”。校本培训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实际,将教师发展与学校目标结合起来, 互相促进,努力“塑造鹰一样的个人,培养雁一样的团队”。他们采取个人自修、集体充电、师徒结对、教学观摩、校际交流、课题带动、评估激励等多种形式,把 校本培训工作进行的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人人确定课题,办讲座,搞辅导,着力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他们以建设学习型团队为 目标,大兴读书学习之风,丰富教师的知识库存。学校开通了互联网,建成电子备课室,每学期为教师发放专项图书费100-200元,自主购买最急需的资料。 2005年初,学校创办了《十三中文摘》,已经编印了230期,从陶行知、魏书生的教育理论,到孟二冬、林秀贞的先进事迹,从励志美文,到教育案例,从举 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伊朗核问题,到鲜为人知的纳米碳管、可燃冰,可以说应有尽有,包罗万象。老师们对此爱不释手,形象地称之为“报刊精华”、“压缩饼 干”。教师的眼界开阔了,知识库存丰富了,课堂上自然就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充满了人文魅力。
从细节做起,认真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十三中学校本培训的又一特点。如《上课常规》共20条,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作出了 详细规定。第一条就是上课礼仪。十三中领导认为,上课礼仪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步骤,不但不可或缺,而且必须做的严肃、规范,通过学生起立、师生互行注目礼和 互相问好,密切师生感情,同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要有听课,必然就有点评,而且多余的一句口语、用错的一个标点,都会给你指 出来。张文暖老师说:“校本培训很新颖,很扎实,很有效,老师们受益很大,所以乐意参与。”去年9月刚参加工作的张玲红老师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学校领导 对我们青年教师的信任和关怀。校领导和年级部主任帮助我完成了第一次迎接新生入学、第一次班会、第一次联欢……我参加工作第一学期管理的班级就被评为河北 省先进班集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的价值。在十三中流汗,值得!”
校本培训工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广大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普遍提高,学生评教满意率平均达到91.16%。每当谈到教师队伍的成长,王 福巨校长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他引用美国杰出政治家林肯的一段话说:“在危急关头,能够力挽狂澜、转危为安的不是船长,而是全体船员;不是亚伯拉罕.林 肯,而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我校广大教职员工的敬业态度、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时刻令我感动。我们与十三中学一起成长,也必将书写十三中学的壮丽史 诗!”
(本文发表于《衡水日报晨刊》2007年6月21日第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