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河北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学生天地>> 社会实践>> 正文内容

亲近民俗文化 做美德好少年——学生代表走近衡水市民俗文化节感想(二)

领悟衡水文化,收获成长心得

15-19班张梅莹

平凡之中的幸运,我被选中作为代表参加“衡水市首届民俗文化节”,这次经历让我了解了许多,懂得了许多,也让我成长了很多。

在衡水——这个美丽的城市,“衡水湖”被人被誉为观光胜地,它不仅仅有美丽的荷花,它更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多种文化。在这里,有许多我们从未了解、从未接触的东西。它们散发着的不是古老的气息,是时代的气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炭粉画和纺织车。“炭粉画”,是顾名思义,它是由木炭粉所作,但每一幅作品都将耗费画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精力。它讲究的是追求细致中的卓越,每一处的底光,都需要画家小心的临摹,稍不留心,便会前功尽弃。它的细致让我赞叹。另外一个是汉朝的纺车,这个看似“笨拙”的机器竟能织出轻柔细腻的绢布,我请教了那位阿姨,她告诉我:“纺车是一种需手巧心更巧的机器,现在的纺车其实和古代的相比,已经改进了许多,操作起来更方便。将古代的“梭子”变为手柄,将大大减少时间上的浪费。一匹匹绢布在纺织下成形,让我不得不为之自豪。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文化发展的基石啊!

参观完书画纺车,便从朴色繁香的汉朝来到胭脂满城的唐朝,一幅幅丝绸雕画让我惊艳,这些画并不是画上去,它们是被针和线雕在上面,一幅贵妃醉酒图,惊艳的身影,奢侈的摆设。在这幅绸缎上,栩栩如生,显示着大唐帝国的繁华之景。铜胎画珐琅,珍贵而稀少,它上面的山水,展示着朦胧缥缈的美。仿佛中国山水近在眼前。书画,纺织无一不人才倍出。从黄庭坚到郑板桥,再到齐白石,这些名画大家促成了文化的巅峰。从传说中的织女到坚毅的黄道婆,时代潮流中显露着女子的温柔之美。我开始从理性的思维转为情感的心灵,这些文化让我懂得了许多,我们处事要如一幅炭粉画,一幅丝绸雕画般的细致;要如纺车般灵活,机智;如那一件件珐琅器般完美。

在一阵阵香味的诱惑下,我来到了那条小吃街,那里有“糖画”、“吹糖人”等衡水著名小吃。其中让我惊讶的是制作“糖画”,一个并不起眼的女子,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不出十秒钟,一只小兔子在她的手下活了起来。要知道糖很黏,但她可以迅速、利索的制作出一幅“糖画”,让我驻足看了很久,我想,若无勤学苦练,若无经验,谁可制作出这样的作品呢?古老的衡水技艺,蕴藏着艺人们无数的汗水,在这精彩的背后,是一种传承。在这条街上,有“阜城剪纸”、“九连环”、“麻糖布鞋”等古老技艺,这些师傅们通过这种表演方式来传承这种文化,让我们认识到传统技艺的巧妙。

另外,我们还参观了衡水民俗博物馆,在这里,有很多我们从未见识过,从未听过的东西。它们的代表着衡水的历史记忆。这里的每一件,都是周馆长从收藏者手中征集过来,费了很多的力。,周馆长为了迎接我们,特意在闭馆半天,并亲自给我们讲解每一件物品的用处。在这里,有吹麦粒用的扇车,通过质量的不同,巧妙绝伦;有“老轰车”,虽然用它来拉东西,但他的造型很独特,正如它的繁体字“轟”一般,三个车并列排布;还有“打绳”,就像微积分一样,一股股细绳积少成多的粗绳,编绳也是一种学问,与类似的编马尾萝更是一种学问,古时,人们无法用尼龙、橡胶编织箩筐,聪明智慧的人民便用细巧的马尾巴上的毛像纺布似得织成那一页页箩筐;此外,馆长为我们介绍了刺绣,一双双美丽的绣鞋,背后便是女子一针一线的耐心缝织。

这次经历让我开始成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不只是掌握专业课,更重要的是学习更多传统文化,发扬它们。不能局限于教室内,更多的去与传统文化接触,与社会接触。在这么多行业中,如果能够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件事情,认真的去学习,我相信,都会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这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它们将会成为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节段落,此生难忘。

 

参观民俗展有感

15-19班孙若冰

今天,我很荣幸的被学校抽去参观衡水的民俗展。在那里,我见识到了许多我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我很开心。

刚一去,我就被热闹的场景所吸引,很隆重。各个大的主题下有许多小的版面,比如“葫芦烙画”、“古籍线装图书”、“炭粉画”、“吹糖人”等等。嘈杂的人声中还混有民族乐器——二胡的乐声,悠扬悦耳。闭上眼,抛去一切杂音,就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在长街上听着街头老艺人的演奏。最美丽的非衡水三宝之一的金鱼莫属。金鱼,是我国国宝之一,它们五彩缤纷,形态优美,娇姿艳体,千次百态。、“金鳞仙子”、“水中牡丹”、“东方圣鱼”被视为美的艺术品,是举世闻名的观赏鱼类。不愧是衡水三宝!

后来,我们去了衡水民俗博物馆,馆长很热情,为我们一一介绍了里面的物件,一个地方的民俗就代表着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情趣。这个博物馆向我们展现了从前的人们的生活景象。从多方面反映了衡水的历史面貌,社会变迁过程以及乡土气息,里面的物件以传统手工技艺类为主,是古老的生活用品,好多都是馆长亲自向那些老艺人要来的他们心爱的宝贝。它们在博物馆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闪闪发光。

其实,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偶尔我们也可以远离城市的繁华,回到乡村,或来到这个博物馆,来品味岁月的沧桑和传统手工艺的奇妙,感受传统文化的本质。

 

博物馆一游

15-14班朱玫霖

今天很幸运的被抽到去参加衡水市首届民俗文化节,虽然旅行只有半天的时间,我从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见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民俗文化节的广场共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百观、百味、巧夺天工等八大板块,在民俗艺术展中,我见到了“葫芦烙画”,把画画在葫芦上,生动形象,我在其中还看到了许多古籍线装图书,里面有许多古籍,例如《楚辞》、《宋词三百首》、《山海经》、《千字文》等古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我见到了许多从前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枣强县的碳粉画,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画种,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对绘画者的要求极高,不仅绘画技术要好,还要一气呵成,特别考验技术。在古工艺去,我还见到了现在不常见的泥塑、打锅壶等古代用具,我还见到了刻有各种图案的剪纸,让我叹为观止。

当然,旅程中不可缺少的是我们去了民俗博物馆,周馆长带领我们参观馆内存放的物品,周馆长每到一处,都会为我们详细的介绍物品的用途,古代家庭中的用具,纯手工制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损保结构,古代的桌子、凳子没有一个钉子,但他们通过木块与木块之间的拼接巧妙地咬合,用多长时间都不会散,比现在的桌子要牢固的多,我在博物馆里还见到了现在为数不多的煤油灯。周馆长向我们介绍,中国原来不会生产煤油,只能从外国进口,只能自己用棉花籽榨油制成棉油灯,但它非常暗,当时的中国工业极其落后,煤油灯罩也是从美、德两国进口来的。可见,我们现在的科技是多么发达。

我们要学会感谢身边的人,今天我们有机会得以参观,也是周馆长和学校一同费了很大事才协商定下来的。为了让游客看到更多民俗的东西,周馆长挨家挨户地寻找,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今天下午,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学到了许多我从来不知道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只要坚持,相信我们什么事都能做好,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衡水民俗文化节观后感

15-21赵宁

国家有国家的记忆,民族有民族的记忆,衡水也有着它独特的记忆。衡水,燕赵大地最南端的一片土地,这里有着千百年的历史,这里有着千百年来最勤劳的人民,这里蕴含了燕赵人民的无穷智慧。

今天,我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参加衡水民俗文化节。到了现场,这里早已布置好了场地来欢迎游客。我们起先观赏了衡水的各类文化艺术品,如冀州铜刻等物品展赏,接着是文学艺术品展赏,如毛笔字等,还有衡水的各类特色手工艺品,如麻磨布鞋以及特色小吃展。这其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精美的商品、小物件,更多的是老一辈手艺工作者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最后,我们参观了衡水最著名的民俗文化博物馆。得知我们要来,馆长提前就准备好了,而且还特意闭馆,为的是让我们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跟随周馆长的脚步,我们走进了展厅。时间仿佛回到了从前,各种陈旧却异常珍贵的展品静静的陈列在地上,他们没有跟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依旧完好无损。馆长为我们介绍了衡水的地形地势,古代的厨房,古代的耕作工具、纺织工作以及交通工具等。这些东西有的是在课本上见过,有的是闻所未闻的。其中最吸引的大家注意的是,周馆长为我们介绍的古代的各种木质桌椅板凳的内部结构。馆长说,这些东西没有一根钉子,全都是相同的木头,相互咬合而制成的,这是外国没有的技术,这是中国人民的智慧。没想到,这小小的板凳桌椅之中竟有如此多的奥秘。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夕阳的余晖洒落在了远处的衡水湖。校长对这次的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说,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学习课外知识,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努力学习自己应学的知识,传递正能量以及对社会作出贡献这三个方向。

对这次活动,我个人的感触也很深。古老的艺术、技艺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已经所剩无几,也许将来留给我们的也只是一张张照片。但我们身为新时期的青年,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们保留,保留先辈们的手艺,传承他们的智慧。

 

参加民俗文化节有感

15-22张晗

人们都说一个地方的民俗表明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情趣,衡水是一个文化丰富的神圣的地方,为什么呢?

今天老师们带我们去参观了衡水的民俗文化博物馆。在那里我感受到了衡水文化的魅力,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敬佩之心。

文化节上有中华传统精华之一的古籍,翻开古籍你会深深的感受古典气息扑面而来,阅读下来,你会对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还有更神奇的微缩农具,这是由退休干部陈红英所编制,共49类1600余种。各种各样的古具彰显了中国古代农具的历程,这为中国古代农具的历程为中国非物质遗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转身是吸引眼球的碳粉画,碳粉画是中国画最古老的一个画种,用碳粉描绘。他的定色非常不容易但描绘出的画像却给人身临其境身的动感。它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糖画及糖人又是一大特色,用焦黄的颜色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吹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望去想吃又不舍得吃。宫廷金鱼是衡水“三绝之一”,它是友谊和平与美好的象征,古时候是放在宫池里饲养的。一个个胖胖的小身体在水中摇摆不时吐出泡泡,金黄的鱼鳞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衡水记忆”是记载了衡水早期生活的地方。走进这个展馆你会看到以前人们生活的情形及方式。处处体现着先人们朴素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衡水老白干的酿造历史也让人感到这白酒的独特与美味。古时药房、面具等等都体现了文化底蕴。看完这些我都想去亲身体现一下这种生活,还有同学说好像穿越了一般。

衡水文化是值得传承的,中国文化更值得我们传承。它记载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所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一起去保护和传承文化。

 

民俗文化之旅

15-17石士凡

今天,学校组织了参观“民族文化节”活动,作为我们班级中幸运的一人,我十分感谢学校能给我们一个机会,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机会更好的了解衡水的传统习俗文化。

作为一个外县生,我对今天的所见所闻十分吃惊。我一向不知道在衡水这个不太发达的城市里,民俗的气氛这么浓重。见到古籍线装的图书时听老师傅说,这样一本精美的书,要经历这么多的程序。后来我看见了鸽子哨,这么大的哨子只有十几克!而且要安装在鸽子的尾巴上,哨子的种类也十分多,声音也十分清脆,见到种类最多的要数农具了,一个老爷爷出于对以前农耕生活的喜爱和满足人们了解农耕的渴望,他用几把工刀和木块做出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农业工具,真是太伟大了!这些工具有些我觉得十分熟悉,有些感到十分陌生。

此外,我们一行人还参观了衡水民俗博物馆,在那里有许多我们这代人不曾有过的记忆。每一件藏品都显得浓厚而有力量,每一个角落都十分有条理。馆长向我们一一介绍着,我们一边赞叹着那时人们的聪明勤劳,一边不停的写下自己学到的一点一滴。在馆长的介绍下,我知道了壶嘴奇特的作法,也了解了衡水的特产和民俗。每一个节点上都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让我们惊叹不已。是衡水的民俗民风让它们传承下去。我也很感谢有像周馆长这样对旧文化和生活充满尊敬和喜爱的人收集了这么多东西让我们年轻的一代学习和感受。

此外,我发现虽然参加文化节的人很多,但他们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在听见一位老奶奶手拿泥人微微的说“好多年没玩过这个东西啦!”的叹气声时我也意识到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发扬他们,让下一代人不在关注电子产品而是更多地接触实物,在娱乐玩耍中真正学到知识,不做垮掉的一代!

 

民俗文化观后感

15-13史绮梦

首先,真的非常感谢学校可以给我这次机会去观看衡水的民俗文化。它就像一件突如其来的礼物,不可预料却有无限美好。从中我学到了课文上所没有的知识,都是古老而神圣的东西。

都说衡水有三绝,金鱼,毛笔和内画。去后才发现,不只有这三种。我看到了古典玩具,九连环,鲁班锁……都是益智的东西。听那位老人说,因为从前人们吃的都吃不上,更别说玩具了,所以孩子们就只好自己动手做玩具。我想这也正好体现了我们的智慧。除此之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拉二胡的老人。他就静静的坐在那里,手中的二胡有节奏的拉响,以前我以为二胡会拉出来很难听,但我看着他专注的眼神,也渐渐进入了他的世界。一人,一曲,足矣。在老人的隔壁,有一个做糖人的妇女,她也是同样的专注。在热闹的活动仍然专注的进行手头的工作,她低头,用手中的一把勺子和糖在铁板上“画”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就像活物展现在眼前似的。

“妈,你看,这是我小时候你经常给我买的糖人啊!”“恩,哈哈,然后你们在手里玩一会就吃了。”一对母女之间的对话,深深地吸引着我。说话的女儿已有三十岁,而那位老人,微微驼背,满头银发已显示出她的年龄。时隔这么多年,在见到小时候妈妈买给自己的东西是种什么心情?在那对母女喜悦的面容上便可知一二。在这座城里,见证了无数人的青春,并且在时光中,还保留着原有的容颜,岂不是大幸?

若不是这次学校给予机会,我也许不会知道光绪二十六年间《深州风土记》中“安平故从绢利著闻,卷行欧美矣”“安平之绢皆一境独胜,如此笔者不能多也。”对马尾罗的记载;也许不会知道衡水老百年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也许不会知道古老东西的历史根源,也许不会知道独具匠心的创意和手艺。

在时光中,他们都渐行渐远,快要淡出人们的视线,但通过这样一个特殊的活动,唤醒了多少人沉睡的记忆。同样的,为了举办这样的一个大型活动,周馆长走街串巷,在寻找各种和风俗和残留的物件。很多人不愿把自己宝贝了一辈子的东西拿出来,但在周馆长的多次走访后,保证不会损坏的情况下,他们最后都同意了。所以我也非常感谢周馆长,若不是他的不辞辛劳,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周馆长还亲自为我们讲解民俗博物馆中的物件,那些我们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的东西……

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首先我学到了感恩,感谢周馆长还有学校给予的机会,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其次我学到了做事的精神——专注,唯有专注,才可以把事情做到完美、极致。那些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作品,那些老人们苦苦坚持的手艺。“我织马尾罗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不想让它失传。”——一位老艺人如是说。就是这种精神,我想我需要去学习。

最后我也希望,在时代进步的同时,那些古老的民俗艺术也可以得到发扬和创新,我也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它们。

 

观民俗文化有感

15-17姚巍

今日,学校组织去参观,很幸运我被挑中,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

第一个看到的是古籍线装的图书。《论语》等古典名著历历在目,彰显着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色彩和威望,这些我们至今仍在吟诵的古代圣训凝聚古人智慧的结晶,传达了为人处世的真理。

第二个观看的是鸽子哨。据介绍,鸽子哨是用来欣赏鸽子的一种方式。鸽子哨各种各样,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最轻的鸽子哨只有25克。鸽子哨拴在鸽子尾巴上,根据鸽子扇尾巴的频率更成了一曲美妙的乐章。

最吸引人的是民族乐器。有胡琴、古筝、琵琶和一些其它的乐器,原本属于各民族的特色乐器,因为民族的统一,便一同成为民族的乐器。共同伴奏民族大合唱。

我们还参观了古籍善本,它包括刻本、墨迹本、碑帖、印谱等其他文献,其中宋元刻本最为珍稀,碑帖早期拓本与出拓名人信札,墨迹等统称为古籍善本。

碳粉画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大多数的碳粉画被保留,碳粉画的人物栩栩如生,全靠画者的高超技艺。

我们参观的唯一活物是金鱼,它是中国的国宝,有水中牡丹之称,它的祖先是野生的鲫鱼,至今有1700年历史,有162个品种。

最后参观的是博物馆。从家居生活到农耕用具,大大小小的用具无一不显示出古人的智慧。其中最让人吃惊的是桌椅等木制品的结构。古代的时候,没有钉子,所以古人就让木板间相咬合,使他不会轻易坏掉。现在的木工已经不能做出这样精细的东西,可见古人智慧的伟大。

感谢周馆长对我们的热情招待,详细的为我们解说,让我们增长了见识,这次的参观,我启发很大,我们要好好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上一篇:亲近民俗文化 做美德好少年——学生代表…       下一篇:学雷锋日,衡水十三中师生用行动践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