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改再思生物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市各学校于2009年9月全面启动新课程。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力度之深,涉及面之广,是历次课程改革之首。我 市已进行了半年多的新课程实践,全市生物教师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接受考验,经历着观念更新、知识充电、教学反思的过程,为实现新课程培养目标进行着艰辛 的努力。半年多的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和研究,从新视角、新高度去审视我们的教学,喜忧参半。在实践中,我有了不少的收获,也遇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去,我根据过去半年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归纳为以下几点,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1、通过一学期的新教材的使用,我深深地领会到,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并且将新课标新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新教材知识 构架的改革、简单化,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学习更加容易成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新教材更加适应提高普通学生的素质,它利用图文并茂吸引学生,产生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创造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教材中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如观察与思考、社会调查、资料分析、模拟制作等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巩固拓展了学生的课本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3、新教材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科学的培养。新教材的知识体系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让学生懂得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包括人类)的家,人类要和生物和谐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之懂得要关心爱护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二、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1、探究活动讲究让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讲,能够交好地抓住问题的实质,但对多数学生而言,往往是答非所问,甚至是越扯越远,使得教师在对教学的组织上存在着一些困难。
2、在课时的安排上,我感觉有不少章节的授课是“高不成,低不就”,安排一节课讲时间很紧,但安排两节课来上,时间又多了,且按目前所给的一周三节课的课时,也不允许你把战线拉的太长。
3、新课程教学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多数学校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学习的全部过程。因此这种学习方式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班级来讲操作起来存在一些难度。
4、探究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探究得很高兴,但探究后在脑海中形成的知 识点却非常零乱,若再不记笔记,那么到了考试的时候,很难自己把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所以有不少同学在复习时感到很茫然,不知该复习什么、怎样 复习。
5、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实验仪器不足,班级人数太多,造成了每一个学生的操作实验难以亲自动手参与。
三、在教学改革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课堂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观念陈旧。在某些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照搬照套,机械做题,学生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最后,弄得学生成了只会死背知识,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呆子,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习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这 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谁也不能代替,因而,只靠课堂上被动地听是不能提高学生素质的,要切实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 的现象,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分 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将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2、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 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程式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
3、把自主变成自流。既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有时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 馈,由学生一看到底;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 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4、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 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 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 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只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
5、有活动没体验。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课堂活动、讨论、交流表达的时间增多,在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外在多于内在,动手和动脑脱节,目的性差,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面对课程改革,是与时俱进、迅速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旧瓶装新酒”,用自己固守的传统来诠释新 教材中的新观点?毋庸置疑,我们需要的是前者,因为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准确地 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要 达到改革的目标,任重道远,我们全体生物教师将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参与并努力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我们愿与所有参与课程 改革的同仁一起,不断地追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