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河北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教学科研>> 课题研究>> 正文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习题课教学研究工作报告

我校于2007年6月申报并得到批准立项的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习题课教学研究”(原课题题目为《学科教学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整合的实践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现申请结题,提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鉴定。现将课题实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

当前习题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1、组织教学不严密,教学计划性不强。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重点、难点不明确,没有按学生的得分率进行讲解,从第一题一直讲到最后一题。

2、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却成了不相干的普通观众,脱离了讲课的对象和教学目标。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不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习积极性不高。

4、课堂容量小,密度小,课堂效率不高。

5、个别知识点讲解模糊,知识重复。

6、个别教师在讲解试卷时,批评多于表扬,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制了学生的思维。

以上种种问题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发展中学生学习的需要,已经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为了能够提高习题讲评课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更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们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习题 课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不断地总结得失,调查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成绩等,收到到了较为满意的成效。

二、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在审视现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完善适合我校教学特点的科学、民主、优质、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习题课的教学效果,以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建立具有我们十三中特色的、符合新课改需要的教学管理 模式。

具体目标:

1、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广泛吸纳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教学经验,自觉研究周围的教学现象,努力形成具有个性特 色的习题课教学风格;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创新型教师的转变,造就一支优秀教师队伍。

2、加强班级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特点采用不同的习题课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能充分调动教师学生“教”和“学”积极 性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择其要点加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考,对重要的解题思维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归纳与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 变能力。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从本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力求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及多媒体的地位与作 用,采用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式,创设开放型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 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是教学一线人员,教师要将行动(教学实践活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纳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五、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各学科教师角色的转换,真正把习题课教学与新课改结合起来,摸索出符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学校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使其更新观念,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2、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3、研究学校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师生创设制度,制造条件,营造文化氛围以推动习题课教学创新研究不断深入。

4、结合我校校本培训,把新课改背景下习题课教学的“创新性研究”、“主体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我们的这个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习题课教学研究”,于2007年6月开始在高三(4、5、7)班实施,研究工作由车惠敏、赵春波、冯燕、薛宁等承 担,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后,效果较为显著,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于是我们在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高三年级其他班及高一和高二年级推广,研究工作者增加了杨洪敏、樊艳华、栗健、姜得余、赵国兴、孟凡真、 石卫华、张春艳、崔丽娜、万淑云、张胜利、李树国、贾丽娜、酒书梅、郭平、王祝敖、高新华、张惠强、卢艳云、许红敏、张文暖、王国庆、韩冬松、李玲、阴玉 洁、袁世敏、吕玉华等二十六位老师,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个学科,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全校进行了普及和推广,而 且实验班级的成绩与非实验班级对比,有明显的成效。这就坚定了我们对课题研究下去的决心和信心。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是我们课题进入末期研 究阶段,全校的教学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成效十分显著。

在课题研究及论证过程中,我们一是听取课题组成员的案例课;二是课题组成员每月对课题进行研讨;三是检查课题组教师的教案,并对其教案进行评比,选出一批 优秀教案;四是组织组员撰写论文,并向各种刊物和杂志上投稿,使一些优秀稿件能够在一些国家级和省级及市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五是推荐课题组的教师参加市 里组织的说课和教学设计评比,均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六、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有“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王福巨同志任组长,由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管理,主要负责日常具体工作,诸如组织各种具体活动,比如组织课题组 教师听课,检查教师的教案及案例,搜集各种有关的科研信息,收集资料,档案管理等工作。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的统一要求、布置下实施和研讨,每学期结束时学 科组均进行阶段性总结。

2、课题组制定有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研讨课题实施中的问题,明确阶段性任务,落实责任。

七、课题效果分析

1、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认真思考、讨论问题的积极性。

2、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归纳能力。

3、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各尽其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实现全体培养之目的。

4、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5、通过多边信息交流,积极建立了群体合作学习关系。

6、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

7、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8、教师从授之于鱼到授之于渔,将“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真正使学生爱学、会学。

9、课题组的教师们通过深入研究,不懈地探索实践,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多位教师在省市各种教学比赛中获奖,并写出了大批有价值的教案、 案例及论文。宋丽、杨洪敏两位教师分获河北省教学设计大赛二、三等奖。赵春波、阴玉洁、吕玉华、张文暖、薛宁、韩冬松、袁世敏几位教师,参加市里的教学设 计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王祝敖老师在衡水市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冯燕、高新华、张文暖、王祝敖在衡水市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车惠敏、孟凡 真、杨洪敏、赵春波、樊艳华、吕玉华、张文暖、薛宁、郭平、袁世敏等教师在国家及省市不同级别的刊物或报纸上,发表了比较有深度的论文。

八、课题研究对教学改革的作用

1、促进了教师观念更新,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素质,推进了学校教研教改的进程。教师打破了“一支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打天下”的讲授式教学模 式,把问题交给学生来发现、讨论,再由教师指导、释疑,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课堂结构的调整、教学模式的更新、先进教学手段(各 班均使用多媒体)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打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九、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体会

1、通过课题研究,建立了大部分教师参与的体制,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使课题研究形成了制度化、日常化、科学化。

2、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效果的产生和转化。

3、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发生了改变,更能采用适应学生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减轻了课堂负担。

4、加强了集体合作,提供了研究平台,形成了资源共享的机制。

5、当课题结题后,我们将继续加大研究力度,将研究完全融入到新课标中去,使我校的教育科研上一个新台阶。

十、问题及其反思

1、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别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有待加强。第二、部分教师收集的资料不够齐备,研究成果较肤浅,有待完善。第三、部分教师研究方法不当,有待培训。第四、课题的范畴有点偏大,需要细化,多分出几个子课题继续研究。

2、几点反思

一是抓好课题结题后的继续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与得失。二是将课题再细化为多个子课题,按子课题立项研究。三是将课题研究面扩大,增加研究人员,吸收更多的人力资源。四是抓好基础性工作,从细处做起,将课题做扎实,提高层次,力争在省级立项。

十一、课题组成员

组长:车惠敏

组员:赵春波、冯燕、薛宁、杨洪敏、栗健、樊艳华、姜得余、赵国兴、孟凡真、石卫华、张春艳、崔丽娜、万淑云、张胜利、李树国、贾丽娜、酒书梅、郭平、王祝敖、高新华、张惠强、卢艳云、许红敏、张文暖、王国庆、韩冬松、李玲、阴玉洁、袁世敏、吕玉华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习题课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习题课教学研究阶段性总…